壮族服饰——朴素端庄,特征鲜明

壮族服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壮族的发展由来已久可以说是除汉族外发展的最为壮大的一个民族,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民族。

服饰是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外在形象,既属于物质的硬件性文化,同时又属于精神的软体性文化。

壮族服饰文化形态,包含经济的因素,又包含精神的风格特征。

它反映了壮族经济发展水平,形象展现壮族的思想理念,即精神内涵,如民情风俗、哲学思想、审美意念、道德伦理、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

壮族服装的特色

壮族的服饰,随着地区和支系的不同,其样式有差异。

族服饰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指服装,即衣服(衣裳),包括衣、裤、裙、帽、围巾、手套、腰带、鞋、袜、绑腿等

一是指装饰(修饰),包括发型、首饰、眼镜、背包(背袋),甚至文臂、文身等。两大部分组合成壮族服饰,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各地壮族的服饰色调是一致的,那就是蓝、黑为主要色调。

壮族服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壮族服饰另外的特点就是朴素,很少有大红大紫的装饰。

壮族女子服饰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有些地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壮族男子服饰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壮族服饰亦反映了阶级社会里等级差别和一些特殊的财产观念。

如明清时期,在土司统治的地区,土司对壮人的服式和服色做了种种规定,服饰成为社会地位等级尊卑的象征。

明末清初,那坡县土司规定“壮族土民的衣服只准穿蓝黑两色,土官及其亲属穿绸、缎料子。读书可穿灰、白色,考中秀才者,可和土官一样穿大襟长衫马褂”。

大新土司也有类似规定,如该县下雷在“土官统治时期……高人一等的土官、官族、峒长和不种田纳粮的圩镇百姓,与农奴穿着不同,男的可穿长衫,妇女可穿大襟,梳发髻,佩戴各种华丽的银耳环、手镯、项圈、银簪、银针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壮族各支系和聚落群体受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和周边其它民族的影响,审美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服饰也各有千秋。

隆林沙梨壮

隆林沙梨壮:“沙梨壮”因所穿短衣、长裤和短裙,分黑、白、蓝三色,衣短齐腰,裙长至膝,裤长过脚,犹如层楼迭起,错落有致也被人称为“三层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莲城镇道侬

壮族道侬以其在鬓角上方,将花格子头帕拉成高耸朝天的双角形引人注目而得名“角帕侬”。道侬妇女盛装的紧身短衣,下摆呈扇形上翘,勾勒出南国壮族女子的婀娜多姿。便装则头包白色印花毛巾,身穿深蓝色或淡紫色的圆领大襟衣。下穿黑色长裤,脚穿平头圆口绣花鞋或布鞋,颈挂银链系着的绣花围腰,围腰头白色或黑色或淡黄色底布,绣花鸟蝴蝶、杨柳青竹,形态生动,色调清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南丹壮族服装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清·汪森在《粤西丛载》中对南丹壮族服装有着详细的描述:“南丹溪峒之人呼为僮……椎髻跣足,穿耳悬环,男女如之……男服者,短窄衫,细褶裙,其长过膝。女服者,青衣,花纹小裙,以红绿缯裙,长及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式

壮族男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有不同的发型。

从广西花山崖画上可见早期壮人男子是剪短头发的。崖画上有少量男子头上插有两支迎风舞动的羽翎。

画上有为数不多的少女留长辫,有一姑娘的发梢上还缀有一朵山花。古书上记载,壮族祖先的发型还有披发,以及倒螺髻形的椎髻。

壮族妇女发式因地而异。

广西龙胜一带的老年妇女不结髻,把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头顶留长发,四周剪成披衽,顶心长发翻到前额,扎以白布,插上银梳;小孩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才留顶心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天峨一带的女子留长发而不打辫,已婚者结髻,梳顺后由左向右绕,扎头巾;少女梳一条长辫加刘海;少妇梳双辫;中老年结髻,垂于脑后。

广东连山一带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蟠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绸布包缠。

银饰

壮族的银饰过去曾经普遍盛行。

据民国廿二年(1934)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载,百色“女子饰品,有发箍、簪及指约、手镯等。”恩降“妇女装饰,城厢多尚金玉,乡村则重玉质银器。”西林“惟女子最爱佩戴簪钗、耳环、手镯及盾牌等。

富者用金质,贫者用银质。”桂东南的壮家少女,也“尚戴银质簪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壮族银饰的种类,主要有银梳、银簪、耳环、项圈、项链、胸排、戒指、银镯、脚环等。土官时代,安平妇女最多戴四个银项圈,十多个戒指(有的一指几个),加起来重一斤多。

桂北壮族妇女的项链和项圈共达九个之多,胸排长方形,透雕,打成鸟兽花卉,下沿有小链穗,以银链挂在脖子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壮族人银镯式样比较丰富,有的打成一指宽的薄片;有的打成一根藤;有打成多根相互缠绕;有的还嵌上绿色的小珠,等等,显示壮人的银饰艺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的变化,目前,在壮族地区难看到壮族妇女配戴传统的银饰了。

壮锦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

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因地域和支系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不同支系在服装样式、色彩和饰物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一些图案纹饰和饰物的款式成为壮族区分于周边其它民族和本民族内部不同支系的标识。

壮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远不输外来文化,大量少数民族元素结合现代设计好看又实用,特别又不突兀,而且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从源头去认识我们的文化遗产,传递传统服饰文明。

1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Shopping Cart
Scroll to Top